2025年6月6日下午,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2025年第三期(总213期)教学沙龙活动在知行楼D604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王晓慧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为题,与部分专任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本次沙龙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活动分为主题报告与交流互动两个环节。
在主题报告环节,王晓慧老师深入剖析了当前构建人工智能实践教学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强调平台应包含模拟仿真实践区与交流互动区两大核心模块。同时引入一些案例,如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VR技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红军长征”、“开国大典”等历史场景,以及“穿越”与马克思对话等虚拟仿真实践案例,生动阐释了如何利用AI技术设计模拟场景,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认知体验,有效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时空限制;武汉理工大学利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打破课堂时空限制的创新实践,展示了AI技术在文理各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基于上述案例,王老师系统提出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数智化的三大路径,即构建融合模拟仿真与互动交流的数智技术平台、着力提升教师运用AI工具的素养与技能、完善数智技术与思政内容深度融合的互构机制。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教师前往马克思主义学院虚拟仿真中心进行体验与交流,围绕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应用、数据安全与伦理、以及如何有效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智化“新技术”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教学效能的必然选择。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沙龙内容前沿、案例翔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实践教学新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切实提高思政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育人实效。


会场